上海嘉定一日游
2012-3-29 10:04:08
访问量:2973403
上海嘉定一日游
11月10日,我们一些退休人员参加嘉定汇龙潭、古猗园一日游。上海嘉定区水秀地灵,名胜颇多,又以嘉定、南翔两大历史文化名镇和秋霞园、古猗园两大古典园林而著称。汇龙潭、古猗园离市中心仅20公里。幽静典雅、风景怡人,门票便宜,从市中心到嘉定私驾和公交都方便,是举家旅游的理想去处。
一、汇龙潭
上午游览汇龙潭。在上海生、上海长的,竟然退休后才知道上海有汇龙潭风景地,真是孤陋寡闻,游玩之余感到它是一个郊游休闲的好地方。
汇龙潭于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所凿,将明代天顺四年(1460)堆迭的土山应奎山坐落潭中,五河交汇。应奎山绿水怀抱,宛如一颗明珠,称为“五龙抢珠”,汇龙潭因此而得名。1976年辟为园林,1982年又扩地20余亩,园内有魁星阁、碧荷池、夕照亭、芭蕉小院、打唱台、怡安堂、缀华堂、井亭、万佛塔和畅观楼等景点。
汇龙潭公园
宾兴桥,即青云桥,俗称龙门桥。宋淳佑九年(1249)建,明嘉靖年间更名青云桥,清嘉庆八年(1803)重建。单孔石拱桥,桥孔净跨6.9米,,跨度17米,宽4米。
汇龙潭
有200年树龄的枫杨
应奎山,周长150米,高40米,位于汇龙潭的南侧,四面环水,东有万寿桥、西有奎山桥进入,穿过湖石假山,拾级而上可达山顶。
魁星阁,位于潭东畔,原为孔庙建筑群的一个组成,原名魁星亭。清道光七年(1827年)改建为魁星阁,光绪五年(1879年)、1939年重修。方形两层,四角攒尖顶。底层边长7.15米,檐高9.40米,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四面设门,分别题“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额。内置清道光八年(1828年)《嘉定学改建魁星阁记》碑石一块。
状元钟楼
状元钟楼位于应奎山上,楼上的飞檐上悬挂着状元钟。状元钟,高2.002米,重1219公斤。钟体正面居中处铸有汉隶"状元钟"三字,苍劲有力。钟腰上饰有72只不同形态的石狮浮雕,象征孔子72弟子。钟体上还刻有嘉定历代3名状元合189名进士的名字,揖寄重教之心,托敬学之意。钟灵上刻有"魁"字,寓意祝莘莘学子鸣钟夺魁。
孝顺竹
怡安堂,座落于公园北部景区的桔香园内,此堂原在嘉定城廖家大院内,原名诒安堂。建于清光绪间1885年,为浙江巡抚廖寿丰、礼部尚书廖寿恒兄弟建,建筑面积120余平方米。1981年移建现址。
怡安堂匾额为胡厥文重题。
翥云峰,为一巨形太湖石,高约4米,宽2米,厚近1米,俊秀雄奇,剔透玲珑,瘦、皱、透、漏四特点无一不备。此石堪称园林石峰之上乘。
缀华堂, 原名敬德堂,建于1886年。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式小瓦屋面。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前设廊。冯梦龙题额。1981年迁建于汇龙潭公园。
夕照亭建于1983年,方形“必喜”漏窗,三面福寿镂雕花板、万穿挂落,下设坐槛。亭柱5根,石阶2级。亭前遍植杜鹃、红枫、亭后为芭蕉院。漏窗两边对联一幅:枫换深红留夕照,蕉分新绿作春阴。横幅:余晖永驻。
波影榭,榭内有陆仲岚撰,方传鑫书楹联:“流水板桥游去群鱼知乐意,茂林修竹飞来小鸟可亲人”。
“打唱台”是一座金碧辉煌、精雕细刻的“百鸟朝凤”台,始建于1888年,为上海闸北区钱业会馆里的一座戏台,系当年商人聚会议事、敬神演宴之所。“文革”间遭破坏,1976年由市园林部门迁至现址并重修。座南朝北,方形石级台座,高1.35米,建筑面积约130平方米。四柱台架,单檐歇山式小瓦屋面。正面台柱刻有“鼓吹颂升平壤叟衢童消永昼,春秋崇报赛吴歈越唱遏行云”楹联一副。为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打唱台藻井以22层440块鸟状拱头盘旋而成,藻井中央为一圆镜,故有“百鸟朝阳”之称。
台周40块花板内容选自《三国演义》人物故事,雕刻精细。
侯黄纪念碑。明弘光元年(1645)嘉定民众自发起义抗清,推候峒曾、黄淳耀为首领,坚持十余日,城破后候峒曾与两子投叶池而死,黄淳耀与弟渊耀自缢于僧舍。
位于潭南草坪西侧的侯黄纪念碑 ,是在抗日战争前夕,为纪念抗清殉难的侯峒曾、黄淳耀而建。民国25年(1936年),由嘉定全县教职员和学生捐资建造。碑高8.33米,基台四周设栏杆,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文昌阁,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抗战时期被毁,1991年按原貌重建,阁内供奉历代文人所崇祀的文曲星。
孔庙前的“仰高”牌坊,另两座牌坊为“育才”、“ 兴贤”,取“育才—兴贤—仰高”之意。三重梯级,层层推进。
毗邻的孔庙,我们没有进去参观。
在公园入口处的孔子像
由于集体旅游行程赶急,又没有导游图,走漏了宋代万佛塔、清代井亭等景点,留下一点遗憾。好在路程不远,有机会可以重游。下面是从网上下载的二张照片。
宋代万佛宝塔,又名石佛塔。
中午在南翔就餐,每桌有著名“南翔小笼”两笼。正“大朵快颐”品尝“小笼”的美味时,忽然想起一句流行语:“不要疯狂地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
下午游览古猗园、南翔古镇。
南翔古猗园作为古园林,在我们40后、50后一代中应该有印象,只不过当时交通不便,真的去过人不多。古猗园的“猗”,和一些人一样,我错读成qi,一直错到今日。这次上网查资料,才知道应该读yi。第一次到古猗园是读中学时春游,留下的记忆是小桥流水人家,很小很古典。这次是第二次到古猗园,故园重游,实在吃了一惊,面积扩建了许多倍,咋也唤不起少儿时的感觉。
古猗园,原名猗园。明嘉靖万历年间镇人闵士籍所建,园中山石花木为著名竹刻、盆景艺人朱三松布置。明清乾十一年(1746)园归叶锦,重茸并扩充,改名古猗园。1937年八一三抗战时,大部分园景毁于炮火,仅存南厅、不系舟和部分假山。1959年重建,几经扩建,如今面积达140亩,全园分花香仙苑、猗园、曲溪鹤影、幽篁烟月四个景区。南翔古猗园与市内的豫园、青浦曲水园、嘉定秋霞圃、松江醉白池并称上海五大古典园林。
古猗园南大门
入园便见一座南翔壁迎客而立,照壁上的图案以"白鹤南翔"为内容,述说南翔镇得名的历史传说,富有传奇色彩。南翔壁建于1981年。
江南园林景致常由游廊作导引,蜿蜒曲折的采香廊掩映在浓绿丛中,让人顿生探幽的冲动。
九曲桥,横跨鸳鸯湖,长18米,宽4米。此处湖面最为开阔,垂杨拂水,绿柳含烟,梁式石桥逶迤曲折。
湖心亭
南亭是古猗园中最南面的亭子,故谓“南亭”。南亭地处僻静,远离山水,但一幅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则使南亭新意迭出,独成佳景。
曲香廊,四周种植梅、兰、桂、菊,四季芳香,因此得名。
明代庭院南厅,是园主的书房兼卧室。南厅在抗战时被毁,后几经修葺恢复原貌,属区文物保护单位。
假山
逸野堂建于明代,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园主招待宾客和休息之处。又称为“楠木厅”。又因四面道路相通,登堂可览全园之胜,俗称“四面厅”。 堂名“逸野”,表达了园主平静安逸的生活追求及隐逸为高的思想境界。
外堂“逸野堂”三字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唐云所书
逸野堂前古盘槐,树龄470余年。是上海市的古树名木。
传说这棵盘槐,颇有来历。当年猗园初就,园主闵士籍为突出客厅逸野堂的庄重和华美,在门前左右亲植盘槐2株。殊不知已犯下大罪。因为盘槐又名“龙爪槐”,形如黄盖伞,只有皇家才能成对种植,于是被告发有谋反之心。园主闻讯慌忙刨去右边一棵,并以重金贿赂官差,才免治罪。
在逸野堂北侧,有五座奇形怪状的假山,形似五位操琴弹唱的老人,名为“五老峰”。传说他们原来是五位大仙,分别是龙仙老、鹤仙老、鹿仙老、鸢仙老和鹅仙老。
三面依水的鸢飞鱼跃轩,轩门圆形,如湖面明月初升。
白鹤亭,顶端白鹤停立,展翅欲往南飞,取“白鹤南翔”传说而建。
始建于明代的不系舟,原为园主的书画舫。祝枝山特为之手书“不系舟”三字,后遭毁坏,由清代名医和鸿舫重题。舟上有清末进士廖寿丰撰书的一副对联:“十分春水比檐影,百叶莲花七里香”。
半浮于水面的水榭浮筠阁,明代建园时全部以竹为材建成,竹顶竹柱竹廊,竹椅竹栏竹窗,依山浮水,与不系舟遥遥相对。
绘月廊,每当中秋佳节,明月当空,月影透过廊窗,粉墙留下斑驳倩影,意蕴悠长。
这幢唐经幢是上海市现存最完整的经幢之一,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唐乾符二年(875)建成。经幢源于古代的旌幡,是一种弘法和纪念的艺术建筑,中国经幢多为石柱,刻有佛教咒文或经文、佛像。古猗园内两幢经幢是南翔寺遗物,1959年移至南厅和微声阁前。
猗园景区内鹤守轩,周围树木环抱,具有明代的文脉和古韵,颇具特色。其名取意于《淮南子·说林训》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之意,以此表达了人们祈求长寿的美好愿望。
缺角亭,位于古猗园竹枝山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当地人士为不忘东北沦陷,造方亭一座独缺东北角,建亭之后,人们将它命名为“缺角亭”,又名“补阕亭”,意为缺角志耻,勿忘爱国。高悬于亭内的“缺角亭”三字,由著名书法家胡问遂题写。
方亭仅缺东北一角,象征东北三省的沦陷。
另三只翘角塑之以紧握铁拳,高高举起,体现同仇敌忾、收复失地的决心。
曲溪鹤影景区:景点有柳荫桥、普同塔、翔云阁等。
万安塔原位于南翔万安寺内,后仅剩3节,1988年修复移置古猗园。
龟山位于曲溪鹤影景区及幽篁烟月景区间,龟山顶阁中一石碑,以赑屃为座,背驼百寿碑。赑屃,龙生九子之一,形似乌龟,喜负重。
一座由黄石垒砌的假山,山上猗猗亭和山峰犹如两座驼峰,造型奇特,山后青竹茂密。
以竹为主是古猗园的传统特色,1984年古猗园新辟三十余亩竹园,名为“青清园”,成为园中之园。
君子堂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取名,堂内悬挂四君子书画,堂前植四君子代表植物,堂内堂外,自然相映。
青清园内荷风竹露亭,传承经典。
幽篁烟月景区内一处小景:仕女与鹿。在绿竹的掩映下,花海中梅花鹿躺卧在地,女子轻依鹿边,高绾发髻,面容祥和,深具明代仕女风范。因“鹿”与“禄”同音,故此石雕有福禄美好寓意。
大草坪
南翔是一个千年古镇,早在六朝梁天监四年(505)建成白鹤南翔寺(又名:南翔寺、云翔寺),寺院的名声越来越大,不少人都来烧香拜佛,这里逐渐形成了集市,日子一长,变成了一个集镇,就叫南翔镇。现在南翔镇与嘉定镇、松江镇和朱家角镇是上海市四大历史文化名镇。
修缮一新的南翔古镇
南翔寺双塔。南翔寺早毁,唯山门前东西相峙之双塔仍存。双塔为仿木结构砖塔,系五代至北宋初年所建。这是上海古塔中的老寿星,也是中国砖塔中的珍品。
双桥
清末的留云寺,地处上海南市老城厢,时为沪上四大丛林之一,后因战火而毁废。2001年,留云寺第六代传人、台湾悟明长老倡议重建,选址在南翔云翔寺的旧址上。历四载光阴,2004年全寺落成,因法脉系留云寺,而地处云翔寺旧址,故此寺有两个寺名:留云禅寺、云翔寺。
留云禅寺占地15亩,规模宏大,气势不凡,以唐朝风格复建。在江南地区,完整的仿唐寺庙,这还是第一座。“留云禅寺”4字为台湾海明禅寺悟明长老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