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的“跌跌不休”,无疑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持币待购。为了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近日,上海汇众和其代理商重庆星顺公司联合在渝推出了新的一种销售模式——保值回购。事实上,此模式曾出现在上海和成都两地,进入我市尚属首次。这是否会成为继买断经营和降价补偿之后,经销商或者是厂商争相效仿的更新销售模式?
A 保值回购现身重庆 据重庆星顺公司行政经理张玲介绍,从10月份开始,上海汇众伊斯坦纳商务车开始在重庆推行“800”销售专案:消费者首付8万元购买一辆汇众伊思坦纳商务车;在随后的两年时间,由合作银行提供免息按揭贷款;两年后由上海汇众授权的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以8万元人民币执行保值回购。据悉,保值回购一经推出,得到消费者的热烈响应,咨询电话很多。
据了解,保值回购是两个月前首先在上海亮相的。据悉,此模式给该车商带来了近10%的增量。上个月,保值回购又传入成都市场,没想到竟然得到了五六车商的追捧,纷纷推出保值回购。而当保值回购在我市亮相后,也引起了部分车商的关注。其中,有一两个商家主动与记者联系,声称将要跟进此事。
B 双赢局面会出现? 一汽轿车成空店总经理邓德彬认为,表面上看此事需车商承担巨大的资金风险,但事实上此笔账是算得过来的。他说,上海汇众所推的保值回购是以车价的40%计算的,实际上,车商以60%的价格回购车辆仍然不会亏。这是因为车辆一般的折旧年限是以10年计算的,通常的算法是,前一两年是以15%为折旧率,3至6年按10%折旧,最后4年是5%。如此算来,一两年的车辆折旧残值仍为70%,以60%价格回购然后再进入旧车市场交易并不会亏。
更何况,才使用了一两年就要换车的毕竟是少数。就算是数量过大,还可组建租赁公司消化回购的车辆。邓德彬说,该公司正在对此事进行研究,很有可能会联合其下属的两个专卖店来共同参与此事。
商家的账能算得过来,那么消费者的账是否也能算得过来?重庆星顺行政经理张玲认为,此销售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她说,理论上说两年后车辆残值可达70%,但这并不包括市场变化的因素。如果考虑市场变化的因素,特别是现在的车价如菜价,没个定数,车辆能否还有40%的残值还不能确定。而月供则可相当于租车费用,用月供的钱目前要去租到新车的可能性不大。
对此观点,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消费者表示认同,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不值得。
C 热卖还是厂商作秀?
而据记者了解,尽管此事引起车市较大反响,但实际上的成交量并不大。不少消费者认为,现今持币待购的消费群体已把厂商降价行为当作“家常便饭”。消费者需要的不是经销商搞什么“保值”承诺,最需要得到的是厂商尽快将价格降到位,真正与国际接轨,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值”。
“进行保值回购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不论是经销商还是厂家,真正意义上的保值回购对其资金实力要求很高。更何况,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回购体系。”一厂方相关人士如是说,保值回购的宣传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作用。